首页

优美论坛sm

时间:2025-05-26 05:38:12 作者:可承包27万户家庭用电 中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有多牛? 浏览量:53954

  中新网济南7月18日电 (吕妍)记者从山东省人民政府7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截至目前,该省共设立各类博士后科研平台超过1100家,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8家、科研工作站455家、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34家,实现全省16个设区市全覆盖、重点产业全覆盖和行业门类全覆盖。

7月18日,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。吕妍  摄

  “博士后是青年人才队伍中的佼佼者,在科研攻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近年来,山东做了许多有益探索,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,帮助博士后青年人才在山东扎根。”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、一级巡视员周春艳说,2023年,山东招收博士后首次突破2000人,同比增长19.4%,连续三年增速超过15%。

  周春艳介绍说,山东制定出台了《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》《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评估办法》,打造“人员+科研平台”立体化管理服务制度体系;优化“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”运行机制,精准实施“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”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”等支持专项,构建普惠制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资助培养体系;完善岗位政策推介机制,常态化开展“海聚山东”等系列引才活动,大力引进博士后人才。今年以来,全省招收博士后突破1000人。

  “山东聚焦载体建设,布局高能级博士后引育平台。”周春艳表示,该省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,统筹推进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,全省已形成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全覆盖、重点产业和全部行业门类全覆盖的新格局,今年新备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6家。

  “我们将优秀博士后作为培养国家级、省级领军人才的后备中坚力量,为他们在鲁创新创业提供顶格配置服务。”周春艳介绍说,人社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留(来)鲁博士后统一纳入“山东惠才卡”服务保障范围,最大限度消除他们安身立业的后顾之忧。该省依托博士后入站数据资源实现政策匹配推送、待遇无感兑现,2023年采取“政策找人”“无形认证”方式为博士(后)青年人才发放生活补助超过6000万元(人民币,下同)。

  山东省累计招收博士后1.8万余人,在站博士后数量突破7100人。该省打破了职称“爬台阶”传统模式,在(出)站博士后可按“直通车”条件、程序直接申报高级职称,每年有近200位博士后获评高级职称。

  此外,会上详细介绍了2024年中国·山东博士(后)创新创业大赛有关情况。据周春艳介绍,大赛从7月中旬开始至10月中旬结束,持续3个月时间。其中,7月中旬—9月下旬为报名阶段,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比赛阶段。今年大赛以“博揽英才 创领未来”为主题,聚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招引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高位平台,集聚一批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青年生力军。

  目前,大赛已经连续举办5年,累计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、20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后及其团队携带超过4200个项目前来参赛,累计创造产值超120亿元。(完)

【编辑:房家梁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京津冀三地首次联手推介土地 北京推介87宗540公顷用地

“工作人员不仅上门对接,还帮我们简化了流程。原本需要10个工作日才能审批下来的贷款,在3个工作日内就审批完成了。真是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!”宗娜说。

外交部:呼吁美方立即取消对古巴全面封锁制裁

杭州2月20日电(鲍梦妮 张悦 周啸宇)2月20日,国网浙江电力援湘抗冰保电队伍一行凯旋。这个春节假期,他们在回家的车流中逆行,奔赴湖南平江、浏阳等抗冰抢险一线,守护异乡的万家灯火。

去山东上班,王思聪认命了

“13年前,我母亲捐献了遗体。如今,我父亲做了同样的决定,希望换种方式继续陪在母亲身边。”近日,来自温岭市太平街道的87岁老人程春林因病离世,家属遵照老人生前遗愿,将其遗体捐献给浙大医学院,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。

【每日一习话】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、为民族复兴而战、为人类正义而战

他表示,11年来,非洲52个国家和非洲联盟已与中国签署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谅解备忘录,形成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理念、原则、目标的高度共识。在此基础上,中国陆续与阿尔及利亚、埃及、埃塞俄比亚、吉布提、毛里塔尼亚、摩洛哥等国家和非洲联盟签署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规划,把非洲国家发展战略和非洲联盟《2063年议程》确定的重点内容,结合现实发展需求,用合作项目和事项清单的方式确定下来,并实现一轮轮滚动实施。

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保有量达58万余家 稳居全球第一

2019年开始,上千名孩子陆续从高原牧区来到河湟谷地,学习知识、追逐梦想。这些孩子生活居住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,这里平均海拔4330米,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、气候最恶劣、环境最艰苦的自治州。为解决农牧区师资力量短缺、办学水平不高等问题,果洛州把异地办班、异地办学作为缩小教育区域差距、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